耕雲導師 禪學講話

摩訶般若可以消除貪瞋癡

耕雲導師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廿五日講於台南市


一、什麼是摩訶般若?

  「摩訶般若」是個什麼東西?摩訶般若是「大智慧」。大智慧顯然跟小聰明是相對立的。小聰明是分別心的產物,大智慧是本心的發露。小聰明是用主觀的意識去看問題,而大智慧是極客觀,沒有我,不帶批判性,沒有喜怒哀樂,揚棄價值觀念,只針對事實,這叫「摩訶般若」。

  既然這樣,用摩訶般若的人,沒有分別、好惡、評價、取捨,也沒有記錄慣性,聽別人的話,左耳進、右耳出,聽過便「了」。所以用「摩訶般若」聽一千遍的《蘭花草》,你也不會唱,因為你根本不感光。

二、除盡心垢,才可以享用自心的無價大寶

  古人說:「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。」你研究學問,一天有一天的心得;你若是學佛法,則一天天地減少、揚棄出去,最後歸無所得。

  《法華經》譬喻一個富家子,迷失了自己,窮苦地作掃糞人,把垃圾運出去,這是寓言。運糞,就是除卻自己心中的污垢。污垢除完了,他本來就是富家子,所謂「無價大寶,秘在形山」。但這必須除盡心垢,才可以受用。

三、除掉貪瞋癡必須反省懺悔

  又《華嚴經》講「八萬四千美女」,象徵八萬四千煩惱,煩惱由貪瞋癡而來。欲去掉貪瞋癡(三毒),要從兩方面去著手(也是修行的基本工夫):從反省、懺悔當中去除。

  貪瞋癡就是我執、自我。「希望得到」就是佔有慾的發露,也就是我執在作怪,所以必須反省、懺悔拔除我執,才能除掉三毒(貪瞋癡)。

  (一)貪

  「貪」是什麼?就是「貪得」,見利忘義,缺乏安全感,怕沒飯吃,這就是「貪」。

  其實每個人都有飯吃,我們的國家有養老制度,不許向人家要飯,你拿個碗去要飯,警察會把你送到仁愛之家,叫你不要吃冷飯、去吃熱飯吧!所以一般人缺乏安全感、有佔有慾,對物質有情、太重視,那便起「貪」。

  (二)瞋

  什麼是「瞋」呢?就是生氣、不滿。不滿是內心,而發脾氣是外露。人為什麼有煩惱?我剛才說過,就是「我對」;都是「我對」,別人都不對、都不合你的意。像這樣用自己的標準、主觀(自以為是)的見解,要求別人合你的意,其實沒有人會合你的意,甚至你的父母、太太、兒子也都不合你的意。事實上,你也沒有合別人的意,而你卻要求別人合你的意,這就是「瞋」的來源。有了「瞋」,就會生氣。

  這「瞋」怎麼來的?如果你放棄「用自己主觀的標準去要求別人吻合自己的意」,凡事隨便就好,那你就不生氣了。如果看見別人做動作,你看不順眼就生氣,豈不荒謬?這是一念的主觀意識造成的。

  (三)癡

  什麼是「癡」呢?就是說你為物慾蒙蔽、為主觀所蒙蔽,被自己的慣性、心態的趨勢所操縱。「癡」不代表傻瓜,而是不辨正邪、不分真假、不知利害、不明是非,這就是「癡」。

  人的「貪」,也是「癡」的一種。人類當中,那個時代佛法興盛,那個時代的國家就強盛。唐朝自唐初迄中葉,佛法興盛,國家也非常強盛,因為國民的貪、瞋、癡少了,國家就富強了,社會就安定了。

  一個國家衰亡的足夠條件就是「愚昧」,愚昧足以使一個民族消失、國家滅亡。這話怎麼講?愚昧就是罪惡。一個民族若是愚昧、無知、貧窮,它一定滅亡;因為人窮了,就沒有什麼道德,孟子說:「倉廩實而後知禮義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

四、摩訶般若可以消除貪瞋癡

  「摩訶般若波羅蜜」,就是說只要你發露出跟小聰明迥然不同的偉大的智慧,就會到達生命的彼岸。「偉大」是形容無限、無邊的,非相對的,是獨立的;而小聰明是什麼?是一種機智,是分別心的產物。等「摩訶般若」出來以後,三毒就會自然消失;因為太陽出來,霜露就沒有了,雪也溶解了。(編者按:這就是 耕雲導師一再強調「保持安祥就是真修行」的原因,亦是《六祖壇經》說「若起正真般若觀照,剎那間妄念即滅」的真意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