耕雲導師 禪學講話

真我與禪定

耕雲導師 講於台南市禪學會成立(一九八二年)之前


一、真正的自己──摩訶般若

  不少人修學佛法雖深,但卻忽略了真正的自己。什麼是真正的自己?就是「摩訶般若」(梵語:麻哈巴尼亞),又叫自性、本心,或說是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。

  「摩訶般若」是音譯,涵義譯不出來,很難譯。如果譯成大智慧,便會叫人誤以為是聰明、學識、智謀等「分別心」中的東西。實際上,聰明、智慧是後天的產物,而「摩訶般若」卻是生命的原貌,亦是生命的內涵、實質,沒有「摩訶般若」就没有生命。智慧是表層意識的作用,是來自心外的污染;「摩訶般若」是屬於潛能,是發自內心的覺醒。

  為什麼說「摩訶般若」是「真我」?是生命的原貌?

  《金剛經》上說「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」,既然是無為法,為什麼還有差別?差別就在「行深般若」的深度。

  父母未生前,我們的人格與大宇宙是全同的,也可以說:「除了法界,既無人,更無人格。」當我們藉著父母之緣出生,開始有了複印、記錄慣性以後,就產生了自我意識,自我意識增強記錄慣性,由記錄慣性生出虛偽的自我,從自我所表現的聰明、才智,叫做智慧和聰明,又叫「世智辯聰」。從「摩訶般若」所發射出來的潛能、所表現出離分別的智慧,就是「摩訶般若」。

  「真我」就是原本的我,「自性」就是生命的屬性。找到了生命的屬性──真正的自己時,才是確實認識了自己的生命。當你認知和體驗到生命的永恆相時,就會發現自己原本是「不生、不滅、不垢、不淨、不增、不減,無眼耳鼻舌身意……」,你自然就會「沒有罣礙,沒有顛倒夢想」。如此「行深般若」下去,便會完全沒有執著,而定慧圓明地到達「究竟涅槃」。

二、真我的實現

  真實人生的「真我」是原來(本)如此的,你要找它很容易,只要把原本沒有的一件一件地拋開,拋到無可拋時,原本的「真我」就出現了,那就是你真正的自己。

  很多修行人,「摩訶般若」都曾發露過,只因他自己不認識,於是就當面錯過了,這實在是太可惜了。如果有明師在旁邊點他一下,從此省心省力,歸家有分,明師的可貴在此。

  當「摩訶般若」發露時,能夠領悟而保有,便是覺悟。「摩訶般若」發露,固然很難;發露而能直下確認、承當更難。

三、保任無失就能圓滿

  在「摩訶般若」發露下能夠覺醒、承當,雖然很要緊,但那並不是大功告成,還要經過保任的階段,古人比喻為「牧牛」。如何牧?那就是當你找「牛」、得到了它的時候,要時時看牢它,要如貓捕鼠般地盯牢,如爐煉丹般地守住,分分秒秒都知道「與它同在」。古人說「暫時不在,如同死人」,能保任無失,當下就是生命的圓滿與永恆。但是卻也有些人,當他的「真我」(摩訶般若)發露以後,恰如「葉公愛龍」,當真龍現前時,反而驚惶失措,被嚇得休克了!

  「摩訶般若」發露的正受是什麼滋味?概略地說,「空空朗朗、清清楚楚」,恰如《心經》所示的「照見五蘊皆空」,一切只是像一面鏡子一樣在「照」,「照」是沒有分別心的。

  如果你是在求學,會用心如鏡,你的心力便容易集中在課業上而形成注意力的焦點,焦點能發熱、發光、迸射出智慧的火花。如果你已經離開學校步入社會,用這種「廓然而大公,物來而順應」的心態去對人、對事,可使你的工作不勞心力,效果奇佳!這絕不是空話,是可以實驗的。

  所以,能夠讓真正的「真我」主宰心國的人,不管在學或者做事,都可因得力、而省力、而事半功倍。怕的是你走錯了,把假的當成真的。什麼是真?什麼是假?如果你自認為已經開悟了,你不妨和我談談。假的,我當面勘破,免你墮入魔網;真的,我給你印證,免你再去「頭上安頭」。

  發露「摩訶般若」,進而證得「常、樂、我、淨」,這是修行的最高境界,也是唯一的目標。一旦得道,就要守住它,「不可須臾離也」,像火車行駛在鐵路的鐵軌上一樣,一出軌就是大禍臨頭。當「真我」主宰心國的時候,那是「天下太平,垂拱而治」、「不思而中,不慮而得,不謀而成」,那是人生最高、最美好的境界。

四、偽我是表層意識

  什麼是偽我?偽我是表層意識,是有記錄慣性的。有記錄慣性,就會產生強固的我執。所謂記錄慣性,就是根塵相對時所產生的「聖主蒙塵」,累積而成為心垢,埋沒了真正的自己,這是人最不幸的迷失、最可悲的埋沒。

  唯有發露「摩訶般若」的「真我」,才是「生佛不二」、「與佛無殊」的當體;唯有發露「真我」,才能具有向上昇華的無限可能。「真我」即是突出了的佛性,離開了「真我」,所修、所學、所做、所為,一切都會落空。把握了「真我」,便與法界一體,與神佛息息相通。沒有「真我」,就只有虛妄,沒有真實;只有差別,沒有平等。人只有發露「真我」,以「真我」主宰心國,才能達到無上解脫,才能邁向生命的圓滿,達成人生的使命。

  有些人「真我」現前(摩訶般若發露),他不敢承當;或想承當,自己的惰性太重,承受不了,儘管理與事看得很清楚,可是習氣、慣性、老毛病常會發作,這是得不到安祥的正受的。

五、安祥是真實的受用

  安祥不是順口溜,不是口頭禪,它是參禪最正確的實證,是最美好的心態。須知深度的安祥,就是「無上正等正覺」,那是果位聖人、菩薩境界以上聖者的「正」確覺「受」──心靈的至高無上受用。

  不過這個受用有深有淺,初初只有淺淺的安祥,而且常常把持不住;有時安祥、有時又莫名其妙地不安祥了。倘若能一直保持安祥,安祥的精度與深度自然就會加深。深到相當程度時,就是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」了。

  「空」,不是什麼都沒有,用不著說這也空、那也空,拼命去分析,分析得太多,反而不空了。

  《心經》講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這二句話,很多人分析得太多了;說多了,不但不「空」,反而是「有」了。「有」個什麼?有個「空」。其實只要兩句話就夠明白了,這兩句話就是「分別取相空是色,對境無心色即空」。

六、「心經」的素描──用心如鏡

  莊子說「至人用心如鏡」,為什麼以鏡子比喻心的作用呢?因為鏡子不是照相機,沒有底片,不會留下任何印象,只要讓心像鏡子一樣,一部《心經》就完全是我們心的素描。對待任何人,只要用心如鏡,保持本心的一塵不染,就能時時擁有心的喜悅和安祥,就能保持生命力的通暢,就能度一切苦厄,產生光明、祥和的輻射,使周遭的環境也呈現安樂和祥和。

  修行人要努力,努力就是精進,努力主宰心國,唯有努力主宰住心國的寧靜,才能擁有內心的秒秒安祥。內心安祥的人,永遠不會去做令心不安的事。一切的罪惡都是起因於失去了安祥。因為能安,才會吉祥;心裏不安,當然就是不祥之兆。

  有人說,「保任安祥」起碼要三五年的時間,如果我們不努力,三五世乃至三五萬年轉生輪迴,仍然是墮落,沒有辦法使心靈淨化和進步。

七、真我就是空、摩訶般若、真如、實相

  大宇宙是指時間無限、空間無窮,而「真我」就是無限和無窮。法的人格化就是把偽我投入、溶解到無限無窮的大宇宙,贏得生命的圓滿和永恆。

  一切的存在,大至星球,小至芥子,它只是一種現象及過程。人的智慧和聰明,不管是創造了登月火箭或是摩天大廈,在整個大宇宙裡,並沒有增加什麼;一個巨大的星球殞滅了,在大宇宙中也沒有損失什麼。一切的萬生萬物都是從「空」裏來,又回到「空」裏去。

  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,「以空為器,器器皆空」。萬法不離空性,其本質當體就是「空」。因為「空」,所以它不增不減、不生不滅;唯有「空」,才有無限的發展和創新的可能。

  「空」,永恆不變;「空」,普遍地存在。沒有「空」,一切事、一切理、一切生命都成了無源之水、無本之木,就不可能發生。

  我們把所有的這些名稱、名詞融合到一起來說,「真如」就是「摩訶般若」,「摩訶般若」就是「真我」,「真我」就是「實相」,「實相」就是「空」,「本來無一物」嘛!

八、禪定的三個階段:離執、去執、無執

  「外離諸相,內心不亂」的禪定,有三個階段:

  第一是離執禪定。這裏當然不是講打坐,而是外物不能影響,內心不起妄念,這才是禪定。

  古往今來,很多修行人很難踏上離執禪定。為什麼?因為分別心太強。錯把佛法當學問,把離心意識的法當做學問去研究、註解、弘揚,除了增加理的執著──理障,縱然皓首窮經,臨終依然是漆桶一個。對理的執著一天沒有突破,就一天不能踏上離執禪定;沒有斷惑,怎能證真?不能證真,便不能躋於「無學」;既無上路,遑言到家?

  如果當你體會到「所謂的學問、知識都是虛妄表層意識中的產物,絕非原來如此,不是原本就有,唯有正法才是自性的內涵」的時候,才能啟迪你那理性人格化的自覺。否則知識越博,距離真理越遠。唯有突破理障,才能到達「無學」。然而這也不是「修學事畢」,才剛剛踏上離執禪定而已!只是揚棄了觀念遊戲,不再以幻為真罷了。

  踏上了離執禪定,在日常生活中,一切外在的人事物,在覺受上,干擾變得很小,或說是減弱、降低了,降低到「在萬人囂鬧中,好像沒有人一樣;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,好像夢裏漫遊似的」,經常都是「常獨行!常獨步!」這就是離執禪定的自受用境界。

  離執禪定這個階段的或長或短,根據各人的來歷及根基。如果是來歷很高的人,當他踏上離執禪定,緊接著就邁向去執禪定。光是離執是不究竟的,暫時擺脫外界的干擾,一遇上機緣,仍然會發作,自己仍然會干擾自己。要拔掉病根,就要做去執的工夫,以達去執禪定的階段。

  要去執,必須靠反省,這就是古德講的「止觀」法門。如果不反省,連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都莫名其妙,要想好好修行,那很難。人要修行,必須確確實實由衷地反省,找出自己的毛病,堅決地把它拔除、丟掉,揚棄了私我之欲,我執淡薄乃至無有,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當下顯露。人只有在找到生命的根源,才堅信生命的永恆,才能不惑、不憂、不懼。古來殺身成仁、捨生取義的文天祥、吳鳳……,都是菩薩境界的聖者。沒有菩薩精神,沒有真我出頭,不能主宰心國,談修行、談捨生取義太難了。

  通過去執而臻於無執禪定,就秒秒安祥,《證道歌》說「假使鐵輪頂上旋,定慧圓明終不失」,這就是無執禪定的寫照。人到了無執境界,那就已歸入、融合到大宇宙、大神靈的懷抱,返回到生命的源頭──「生佛平等,自他不二,物我一如」,這就是「天地與我並生,萬物與我為一」了。若不證到此境,就算不得是「真人」,就是虛擲光陰、浪費生命。

  總而言之,修行人要圓滿達成人生的使命,就必須發掘、尋回失落、埋沒的真我。唯有如此,才能獲得光明、喜悅、幸福,然後才能上報四重恩、下濟眾生之苦,施予眾生以光明、解脫及安祥。

  以上這段話,是我披肝瀝膽、赤裸裸地和盤托出。我所說的,只不過是我所做到、所體驗的一小部份而已。我是以最大的誠敬之心,吐露肝膽於各位之前。祝各位都能發露真我,秒秒安祥,早日圓滿正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