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一九八八年九月廿八日講於台北市(新讀友座談會)
● 淨化自己
- 一、真正的佛法是無法之法
- 二、禪的根本使命就是淨化心靈、開發潛力
- 三、修行就是揚棄雜質、淨化自己
- 四、要擺脫常識的糾纏,活在統一單純的心靈狀態下
- 五、修行的過程,是情感與理智均衡發展,一齊投入
- 六、最高等的人(上根大器)所追求的是「斷惑」
- 七、要擺脫煩惱,必須淨化自己,提昇自己的心態
●「淨化自己」會後解惑
- 一、歸依老師就是歸依自己的心
- 二、如何修行,才能見性成佛
- 三、修行的捷徑就是獲得安祥並離開執著
- 四、如何對治妄念及取相認同
- 五、如何保持平常心及除障
- 六、開悟與打坐
- 七、結語:鄭重的咐囑一一珍惜此刻的心態
剛剛過完中秋節,我願各位心、月同圓。
一、真正的佛法是無法之法
禪不是一門學問,禪嚴格地講,它也不是佛法,因為真正的佛法是無法之法。如果有一樣法,那是多出來的; 少一樣法,那是不夠的,都不是圓滿的。
二、禪的根本使命就是淨化心靈、開發潛力
我們為什麼要成立禪學基金會呢?因為我們有很多朋友志同道合,大家對於淨化自己的心靈,對於日常生活感受到的無奈, 大家都有同感。現在是個法治的社會,我們較多的人聚會,一定要向政府立案,很難得陳董事長發心大力支持,成立這個會。
宇宙當中任何一件事物,如果它沒有存在的意義、作用和價值,它就沒有存在的必要;沒有存在必要的東西, 它也就沒有存在的可能。禪學會既然成立了,就有它的使命,禪學會最根本的使命就是淨化心靈、開發潛力。
三、修行就是揚棄雜質、淨化自己
我為什麼這麼講?因為很多人很有學問,但是他忽略了一個事實,就是「煩惱與錯誤同在」, 你若有錯誤的時候,必定擺脫不了煩惱;「毀滅與罪惡同步」,當你走向罪惡的時候,你也同時走向了毀滅。 這個問題是心靈的問題,也就是素質的問題。
宇宙當中任何一樣東西都講究「純」之可貴,「純」就是淨化。鐵路上的鐵軌,絕對不能做槍砲,因為它是高碳鋼, 密度不夠、分子不勻,做槍砲,一發射就會炸掉。人雖然不能跟物相比,但是人的可貴,也在於他的延展性和抗力。 寶石的價值在於它的堅硬度,「小家碧玉」一一窮人家女孩戴的玉是軟玉,軟玉稍微戴個兩天,就失去了光彩。 因此,所有金屬經得起氧化的、耐高溫的,都是良導體,比較有價值。
所以我們修行,不是我們缺少什麼、要補充什麼,而是我們有了太多的雜質,應該把它丟掉。如果我們不肯把雜質丟掉, 那我們整個生命的結構就是脆弱的、不堪一擊的,我們的生活是無奈的、煩惱的。所以禪的工夫主要的是淨化心靈。 我們的心靈淨化了,我們生命的潛力也開發了。這個話怎麼講?太多的人是自己埋沒了自己, 一輩子沒有把自己應該發揮的力量發揮出來,為什麼?因為他雜質太多。
四、要擺脫常識的糾纏,活在統一單純的心靈狀態下
我們首先要承認,人是一部機器,人整個肉體是由六十兆原子堆積的化學工廠,它不停地起生化作用,而且它是多元式的, 因為我們雜質太多。我們是一部機器,耳朵是錄音機,眼睛是錄影機……,構成了我們的軟體。我們所錄的, 不過是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這也就是我們人格的形成,而我們所執著的這個自我,只是表層意識, 不是我們原本的心;原本的心被表層意識埋沒了,被六塵覆蓋了。如果不能突破這些,我們真正的自己便不能抬頭; 真正的自我不能抬頭,我們只能活在無奈之中、活在常識裏。如果擺不脫常識的糾纏,擺不脫受薰的六塵累積的概念, 我們就無法發揮潛力。說到這個地方,我們就了解了「禪就是要我們活在統一單純的心靈狀態下」。
如果我們複雜,便會喪失了潛力。我們看那些哲學家、科學家、發明家,腦筋都很簡單,簡單到大貓走大洞, 小貓走小洞,他如果不是單一到這種程度,他就無法擺脫常識。我們思考問題都被常識所干擾,被常識所牽制, 我們便不可能有創意和新的發現,於是乎我們就埋沒了自己,而且我們不是個獨立的自我,是個矛盾的內涵。 我們昨天決定的事,今天否定了;早上要這麼辦,晚上又不辦了。明明知道這件事若是辦不成功,就辜負了自己, 但是遇到事情來了,卻知難而退。
一般人沒有信心,只有常識。「常識」實在講就是妄想,你所看到的東西,沒有一件是真實的。我們說這個玻璃缸是死的、靜止的, 但是所有的原子都有電子,沒有電子,質子就會消失,所有的電子都在轉動,它怎麼可能是靜止的呢?但是眼睛告訴我們它是靜止的, 常識告訴我們它是靜止的。我們活在這樣的生活當中,所以分別心不息。我們沒有決心,沒有毅力,不敢面對現實, 我們希望「不耕耘就有收穫,不努力也會成功,不付出也能獲得」,於是大家樂、六合彩、股票狂飆, 這是一種末世紀的心理一一「只要今天不要明天,只管今天不管明天」,你既然不重視明天,你就可能沒有明天。 這個社會上天天都有綁架、搶銀樓、詐賭,人不知道「毀滅與罪惡同步」,忽略了「煩惱與錯誤同在」,人只厭惡煩惱, 卻不知道拋棄錯誤。因此,我們要邀集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淨化自己,彼此切磋、砥礪,開發自己的生命力, 這是我們成立禪學基金會的基本著眼。
五、修行的過程,是情感與理智均衡發展,一齊投入
人和動物不同,因為「人身難得」一一人的身體很難得,動物的身體容易得。人和動物有何不同? 人和動物表現在這個現象界,是不平等的,(南泉斬貓、歸宗斬蛇,這是一種慈悲,何以他們是慈悲呢?有些話不用作註解。) 因為所有的動物所突出的,只是牠的本能,牠有運動官能,可以做馬戲,你可以教牠;除了運動官能,就是牠的本能一一覓食與求偶; 然後就是微薄的感情。
人的修行,不是說拋掉情感,拋掉情感那是極大的錯誤。人的修行過程,應該是情感與理智均衡發展,理智昇華為摩訶般若, 情感昇華為大慈大悲。「無緣大慈」一一無條件的同情,「同體大悲」一一感同身受的同感,而動物沒有這些。 人除了本能、運動,還有思惟、情感、理智,這是一般動物所沒有的,所以說人身難得。人能借假修真, 是說借我們虛假的心一一六塵堆積的表面意識,利用表層意識的理性去辨別是非、正邪、真假、善惡, 然後知道有所選擇,而動物則不能。
六、最高等的人(上根大器)所追求的是「斷惑」
人身難得,因為只有人有思惟和理智。人除了低級保存慾一一說我不能受到傷害,我要安全;還有佔有慾一一說這東西頂好是我的, 已經是我的了,別人不能拿走,但除了這些慾望以外,人還有求知慾。對於一個高水準、高素質的人而言,求知慾超過一切。 他的煩惱不是說「沒有飯吃」,也不是說「別人對他的態度如何」,而是說「很多事情他不明白」一一他不了解「生命是個什麼東西」, 他不了解「宇宙什麼叫做真理」、「宇宙最真實的是什麼東西」、「唯一真實不變永恆的是什麼」、「什麼是佛法的最究竟處」。 他為了追求這個答案而非常煩惱,得不到這個答案,感覺心裏有許多惶惑,他得到了這個答案就能斷惑。 古德說:「學道須是鐵漢,入眼是非便判。」一個人能夠斷惑,他便能夠「入眼便判」,也就是對一切不再懷疑,不再惶惑, 不再有所不知。那是最高等的人(也就是佛法講的上上根器)所追求的。
七、要擺脫煩惱,必須淨化自己,提昇自己的心態
至於剛才我第一段所講的,要擺脫煩惱,那是一般人的心態。聖人有聖人的無奈,凡夫有凡夫的煩惱。 我們講聖人的無奈一一釋迦牟尼佛並不能改變提婆達多,耶穌也不能叫猶大不出賣他,聖人有聖人的無奈。我們有這麼多的問題要解決, 我們的生活需要改善,心靈需要提昇,就必須對現實有所改變;而改變的起點,不是要你改變周遭的環境,而是改變自己一一改變自己的心態, 淨化自己。
「淨化自己」會後解惑
一、歸依老師就是歸依自己的心
問:請求歸依 耕雲老師。
答:所謂「歸依」,就是歸向與依靠。有一天,蘇東坡跟佛印在廟裏散步,走到觀音大悲殿,看到觀世音菩薩拿個念珠, 蘇東坡就問佛印:「觀世音菩薩已經是久遠以前的正法明如來,現在念佛念誰嘛?」佛印說:「祂念祂自己。」「為什麼念自己呢?」 佛印說:「求人不如求自己。」所以你們各位歸依我不如歸依你自己的心。而你們一定要跟我做個朋友,結個緣,我也不反對。 如果你們心裏說我是老師,我就是老師;你們心裏說大摳呆(胖子,閩南語),我就是一個大摳呆,也沒有形式, 因為心的世界沒有形式。 我們禪學會從來不講求形式的,有人見了我,合十問訊,有人頂禮,有人鞠躬,我都覺得是多餘的。 敬,是從內心發出來的,你們各位願意跟我結緣,爾後願意跟禪學會的這些會友共同切磋,我非常歡迎,非常歡迎。
二、如何修行,才能見性成佛
問:如何修行,才能見性成佛?
答:過去,前幾年有人問我:禪是什麼?我就下了一百個定義、一百個界說。一百個界說加起來,就等於沒有界說。 禪是什麼?我說:「禪是心的原態」,「原態」就是沒有受薰、沒有污染以前的本心;禪是什麼?「禪是生命的共相」。 生命有不共點,你看男女不同,年齡不同,習慣不同,語言不同,服裝不同,教育程度不同,那是不共的。 但是有一點是共的,是相同的,那就是生命的共相。而生命的共相是什麼?你若知道生命的共相是什麼,你已經認識了你自己, 你也不需要參禪了,你已經到家了,問題就這麼簡單。「你說得這麼簡單,我為什麼搞了多少年搞不清楚?」 「因為你有障。」我有白內障,當面的男女都分不清;你有業障,積業成障。不好的業形成你心靈的障礙,就像瞎子看太陽, 瞎子說:「沒有太陽,太陽是黑的」,那是障。我也說:「禪是什麼?禪是生佛平等、自他不二的所以然。」 何以眾生與佛平等?何以自他不二?你瞭解了禪,就瞭解這個了。所以他說:「你不講,我很糊塗,你一講,我更糊塗。」 我說:「那我就講現實一點好了。禪是什麼?禪就是你,禪若不是你的話,你何必參禪呢?」他說:「你愛說笑。」 我說:「我絕對不是愛說笑。」禪,第一公案,就是惠明大師跟六祖大師求法講的「本來面目」。「本來面目?」 誰的本來面目?你的本來面目。佛法是不二法門,當你認識了你自己的本來面目的時候,你同時也就認識(證知)了宇宙的實相、法界的實相, 證知了一切存在的真實。所以參禪是一勞永逸的事,只要完成自我突破,那就一切突破,因為自他不二,真理沒有兩個。所以你問如何參禪, 我簡單地說:「認識自己,認識真實的是原本的。」
「無念靈知」不從緣得,你這種靈知不是父母生下來才有的,也不是說肉體壞了就無,那叫「斷見」。它(無念靈知)是永恆的, 你認識了這一點,你隨便參個話頭也好,你不願意參話頭也好,但是呢,第一步,你必須先做徹底的自我反省, 而這個工程看起來是麻煩,但是很重要。
你有白內障,你不把白內障割掉,你還是看不見東西;你把白內障拿掉了,你就看到了。所以參禪就是要見性, 見什麼性?見宇宙萬物的共性,也就是生命的根本屬性。什麼叫屬性?水,不管它的固體、液體、氣體, 氫二氧不變,濕性就在;火,不管是太陽表面的溫度,或者一根火柴的溫度,它都是熱,它若不熱,它不能叫火; 生命的屬性是什麼?一說你就知道了,你若不知道,那顯然有障。這個話不是假的,這麼簡單、這麼清楚、這麼明白, 你怎麼會不恍然大悟呢?你其所以不悟就是有障,所以請你去障。所謂去障,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反省,用時光倒流法,從現在開始反省,今天反省昨天,今年反省去年,去年反省前年。 那麼反省以後,把錯誤寫下來,就像打麻將,你把牌拿出來想收回不行了,見光死了; 反省也是一樣,你把它寫出來了,已經曝光了,由陰惡變成陽惡,所以你一定要把它寫出來。
有很多人說:「老師,我反省了一遭,沒有什麼效果。」那不是沒效,因為你的心態不對。你要帶著極為享受或自己求生的心情, 說:「我掉落到泥淖裏去了,我要爬上來」,用這種心情去做,它就相應。你若說:「哎呀!這個事情實在沒有什麼趣味,這個事倒胃口, 不是很有趣味的事,不做又不行,做了實在是……唉!勉強做吧!」這是絕對不行。你做得一定要很由衷、很自動,欲罷不能,而且不要趕進度。 說我一個禮拜把它完成,我們倆個比賽,那不行,那個叫敷衍。你做的時候,乃至在反省以前一定要很虔誠,先把心靜一靜、定一定, 然後禱告。這個禱告是必要的,你禱告誰?你家裏供了誰你就禱告誰。你沒有供神,給自己祖先禱告也可以,請他慈悲善導你發掘出你自己的錯誤, 大小錯誤都不要忽略。以時間為經,以人與事為緯,把自己錯誤都寫下來。寫完了可以變成一本著作,如果你把這本著作排版印刷送給你的親戚朋友, 那你這個人功德無量,累世的罪惡都消了。但是以後你也不能做人了。你見到任何人都有點「歹勢(不好意思、沒面子,閩南語)」、 「漏氣(出洋相)」。你若把人仔細一解剖,人不比動物高明多少,我坦白說,尤其是人的心行、心態。所以如果你真正這樣做, 你若讀《天臺小止觀》、《大智度論》第十三卷,都寫得很清楚,古時候講懺悔,叫發露一一當眾(大庭廣眾)說自己的罪。 這樣有什麼好處呢?有功德。《金剛經》寫得很清楚:「是人受持讀誦此經,若為人輕賤,是人先世罪惡應墮惡道,以今世人輕賤故, 先世罪業則為消滅,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講得很清楚。打了不罰,罰了不打,你已經把你自己的罪狀宣佈了,別人已經看不起你了, 那你這個業就消了,不但消了,還得無上正等正覺,有成佛的條件了。
第二個,就是說你要從現在開始,求心安。有人說:「你們禪學會是個宗教嗎?」我們說:「禪,不是禪學會,就禪來講,它是超宗教的。」 禪的一個特色就是「超」,不超就是死的。既然它是超宗教的,它沒有什麼戒條,也沒有基本五戒、八百條戒、八關齋戒……,我們都沒有, 只有一條戒:「不可告人的事你不要做」。因為我們修的是這個心,我們尊重它一一「即心即佛」,我們的心就是佛,我們尊重它, 我們不欺騙它,我們不污染這個心。「不可告人的事,斷然不為;不可做的事,斷然不想」,我們只有這一條戒律。這一條戒律, 實在講,就涵蓋了八千威儀,都有了。假如說我們用一些不必要的戒律或太多的教條,我們人活得已經不解脫了,教條越多是限制越多, 那我們不是活得更苦嗎?說:「這樣夠不夠?」「是足夠的了」。你反省,你確定活得只求心安,不可告人之事不做,而且你活在責任義務裏, 而不是活在權利裏。活在責任義務裏,就會活得心安,因為禪就是求心安的法門。
當初二祖見初祖(二祖來找初祖),其實是初祖來找二祖、來等二祖,等了九年。各位不要誤會,說是嵩山少林寺風水好,有靈穴, 達摩祖師來打坐可以得大功德。不是,那印度靈山豈不是更好嗎?他是來等二祖。等到二祖以後,他說:「你找我求什麼?」他(二祖)說: 「我心不安,乞師予安。」禪宗最初的典型,樹的這個範例,就是求心安。心若不安,幸福無從建立;心若不安,人生充滿無奈。 我們抱定求心安的理念,活在責任義務裏,不可告人之事絕對不做。過去的錯誤,透過檢討、反省,然後找一個你信得過的人懺悔, 在他面前發露,請他為你作證,這個東西我一定不犯。天大的罪過當不過一個「悔」字,罪惡如須彌山堆得很高,悔,一根火柴燒掉了。 這個是慈悲法門,若沒有這個慈悲法門,我們都沒資格談修行,我們也沒有路走了。我們不就已經僵化了嗎?因為有了懺悔法門, 我們才有新希望、新的生機,我們才能夠再創新的生命。這個問題我只答到這個地方。
三、修行的捷徑就是獲得安祥並離開執著
問:從《禪學季刊》中,得知安祥即是佛的境界。要想達到安祥境界,在修持方法上,是否因人而異?對妄想心重, 容易隨境而轉的凡夫,有沒有比較好的修行方法?請開示。
答:我記得在台南禪學會成立(在七八年前成立)的時候,太多的人對佛法帶著一種不可知、高深莫測、乃至有神秘主義的眼光看。 我就給佛法下了個定義:「佛法者,成佛的方法也;方法者,方便也。」佛法除了方便,沒有什麼叫做究竟的, 佛法只是一種方法;方法對了,那你就相應;方法不對,那你就不相應。
安祥是什麼?這一句,我想浪費一點時間。
第一個,「禪」是直下承當。古人說:「語忌十成」,它不是說:「他吝嗇,不能說完了,只能講一點點,若說完了,那就太便宜他了」, 不是這個意思,不要誤會;因為你都說完了,他悟什麼,把別人的悟門給人家堵住了。我搞了幾年,糾纏不清,我沒有辦法, 我說出一個「安祥」。安祥是什麼?就是沙嘛呀(三昧耶),沙嘛呀(三昧耶)是什麼?就是正受。正受是什麼東西呀?正受是一個真正的受用, 修行幾十年、一輩子,尤其是歷劫辛勤修行,而沒有真正的受用,那不是落空嗎?修行人真正的受用是安祥。
第二個,安祥是什麼?安祥是正受;正受是什麼?除了真正的受用,還有正確的感受。你活在的社會是五光十色, 給你一切的感受都是歪的、邪的,不正的。所以連帶糾纏得你沒有辦法活得很瀟灑、很自在。你若活在安祥裏, 你的感受一定正確,而你人生一定得到真實的受用。我們說一句畫蛇添足的話,假使說「禪」有兩個翅膀的話,那麼一個是正見, 一個是正受。有正見無正受,叫乾慧;乾慧就是脫水的蔬菜、脫水的水果。不錯,是香蕉,是蘋果,沒有那個味道; 有正受沒正見是盲漢、擔板漢,他沒有方便,他不能妙用。所以你有了正見,而又有了正受,就具足了禪的修持。
那你如何保持它?很簡單,我在前一個月,我就寫了一首《杜漏歌》。杜就是杜絕,漏就是漏洞。你若有佛法、有禪,那你就有安祥; 你沒有禪,就沒有安祥。你要有禪,你必須要有能夠承受禪的心。
我為什麼寫《杜漏歌》呢?有很多人保持安祥保持不住,追求正見也沒有正見,其實正見、正受說起來是兩個翅膀, 合起來是一件事。你只要以正受作正見,絕對沒錯;除了正受之外,還有正見,那都是錯的,但是這個關鍵在於你到不到家。 你若到了山窮水盡處,正受就是正見;你沒有到山窮水盡處,正見就是邪見。
我為什麼寫《杜漏歌》呢?因為好像一個人要去打水、去提水,拿什麼提呢?拿一個花籃去提水,拿個買菜的籃子去提水, 那能提到水嗎?要想提水,就要把那個漏洞給堵上,所以禪不能執著。禪,一方面說不可以用菜籃子去提水,一方面又說桶底脫落是到家, 它是因機、因人、因你的成熟度不同,所選用的對治的名詞。所以你要想保持安祥,你就要杜漏。佛經上講的「真無漏」,講得已經很透徹了。 但是很多人去說法、去講解「無漏」,他們忽略了小的地方。
什麼東西我們會漏呢?
第一個,沒有人的時候我們會妄想,妄想的結果,就落入想陰。落入想陰,那就障礙了我們心本有的光明, 所以邪思妄想就是修行的一大漏洞。妄想多的人沒有安祥,就是說他沒有正受。
第二個,著相認同,認為外面的一切都是真實的,看到這個房子值多少錢,看到這個小姐打多少分, 看到這個電視機是多少吋的,分別不息。完全認為這是真實,這是永恆,這個地球也是天長地久。沒有這個事!各位知道, 這個太陽系到那個太陽系,是用光年計算,而光速是一秒鐘三十萬公里。研究般若宗,我們就瞭解:「一切條件的假合,沒有自我」, 就是所謂的「因緣所生法,我說即是空」,什麼叫因緣?動機(因)——一個最初的力,加上許多的條件(緣),完成了一個新的組合, 這個組合只是條件的彼此的依存,所以沒有不變的自我;當你把電子、質子、中子拿開的時候,你發現「什麼都沒有」,條件離開了, 什麼都沒有,所以你們對外不要認同。
佛法的基本精神,第一個、是「真獨立」一一不與萬法為侶。「不與萬法為侶」就是不跟任何人共存,不跟任何人同在, 自我同在,這是「真獨立」。第二個,真自由,不受外在的一切干擾,牽扯,不要人家叫你哭你就哭,要你笑你就笑。 第三個、真平等,一切色平等,一切聲平等一一別人讚美你、諷刺你、譭謗你、歌頌你都一樣,你若能夠這樣的話, 你就能夠保持安祥,鐵定可以保任安祥了。你若是時時隨它轉,處處做依存,那你本身沒有存在的價值, 也沒有存在的特性,你也不能存在了。你只能隨波逐流、與世浮沈,最後了無痕跡,一輩子埋沒你自己。
「安祥的現量,安祥的親證」是入禪的基礎,對於禪來說 它是必須的,又是足夠的。什麼叫做安祥?平常我們的念頭是不息的, 譬如我講一句,你在那邊分析一句,雖然你沒有給我打分數,但你在做無言的批判。如果說我現在講話,你在聽,你聽的時候左耳進、右耳出; 我現在不講了,你心裏一片空明,這個就叫「安祥」,而這種心態就是禪講的「正受」。而一個禪者,他的表現有什麼特徵? 第一個,是親和力,你見了他,絕對沒有敵意,這個叫親和力。第二個,同化力,你若跟他在一起久了,你就被他同化了, 這是用我們現在的語言表達;如果用過去的語言表達,叫「以心傳心」、「心心不異」。
說來說去,還是我剛剛開頭講的,你不可以要求不耕耘就收穫,你不可以要求不努力也成功,你不可以冀望於不付出也獲得。 那你是什麼人?(編者按:這是賊的行為),那警察要找你了,所以你必定要下一番功夫,所謂「不經一番寒徹骨,焉得梅花撲鼻香」。 你下一番功夫,你揚棄你的錯誤,你對外不認同,對內不妄想,對人不生氣,平常少說話。為了少說話,有的修行人掛個牌子: 「不語」。話說多了,安祥就淡薄了,而你修行有什麼境界,你只要一說出去,下次它不來了,這個極為現實。所以上一次有個會友當場問我, 說:「老師,我打坐……」,我教他不要說,我不是教他「保密」,或是說這個不可告人,不是;而是這個說了,會漏掉,這就是漏。
最可怕的就是軀殼起念,你想什麼都離不開自己,有肉體就自我保存,有腸胃就找東西吃,那把它演繹下去, 那這個人就是為這部機器而活,做了這部機器的奴隸,被機器所驅策,而沒有能夠主宰、操縱這部機器,所以人白活了。
我簡單地說,你若想保持安祥,你就親近有安祥心的人,這是第一;第二,你要揚棄你的錯誤,過著獨立自在的生活, 儘量離開執著。因為修禪有三部曲:第一個,透過反省,可以獲得離執禪定,離開一切執著,走在西門町好像一個人散步。 《證道歌》講的「常獨行,常獨步」,那不是叫你到曠野荒郊。你若真正領受到安祥,你走到西門町,還是跟一個人散步一樣, 這是古人說的「萬法本閑,唯人自鬧」。沒有人干擾你,這樣就可以了。(編者按:修禪的三部曲一一離執禪定、去執禪定、無執禪定)。
四、如何對治妄念及取相認同
問:我在打坐的時候,妄念很多,平時待人處事,榮辱得失處處掛懷,不知如何對治,才能使心安祥自在?
答:像這樣有兩個方法:第一個,最究竟的,就是「你要認識你自己」,也就是說你要認識「哪個是真正的自我?」 你若找到真正的自我以後,你就得到金剛心了,榮辱、是非、……一切,對你不發生作用。第二個,最淺的方法, 你打坐有妄念,你就追根究柢一一我這個妄念從哪裡來?何以有妄念?你就抽絲、剝蕉,跟抽蠶繭的絲一樣,一根一根的抽,把它抽出來了; 像香蕉樹一層一層地剝,剝到最後,答案就出來了。你用這個方法最好,就是用抽絲剝繭的方法,說妄想從哪裡來?你找到了以後,一勞永逸呀。 也許這個要十天、八天的工夫,但是你只要找到了妄想的來源以後,妄想就聽你的了,你要妄想它就妄想,你要它不妄想,它不敢妄想了, 就當家作主了。至於說一切得失、利害……,那都是一種自我執著。你若找到了妄想的根,連帶地得失、榮辱……也揚棄了。
五、如何保持平常心及除障
問:(一)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常心,並且不忘修持?(二)在學佛過程中,是否人人都會遭遇一些或多或少的阻礙? 如何去通過,去適應,然後做到隨遇而安?
答:能保持平常心,那已經到家了。平者,平等;常者,不變,那就是「隨緣不變,不變隨緣」,那已經到家了。
如何能做到這一點呢?
這一點雖然是不容易,但並非做不到,就是說「不著相」。不著相,生活在不二法門。什麼叫不二?自他不二,得失不二,生死不二, 定慧不二,一切都不二,他絕對是能夠得到平常心了,那沒有什麼問題。
至於說修行當中有些障礙,如果你修行之前先去除障,就比較順利,比較事半功倍。如果遇到障礙,應該坦然處之, 不要害怕,要面對它。
一般人最大的缺點就是不敢面對問題,知難而退。你要知道,那些業障是誰造成的,是你造成的。你用一種懺悔心、 用一種補償心來面對它,它就由重變輕,由濃變淡。如果你想逃避,那不是男子漢。男子漢殺人償命,欠債還錢,造業受罪, 那是理所當然,沒有人能夠破壞因果律。
因果律在形式邏輯來講,是自然齊一律一一大自然界統一的法則,沒有人能夠破壞。我們把它強調一下,它就是天律,它就是天條。 所以修行當中遇到障礙,就是前世你欠的債,今世就要還,不可以想躲債,不可以去耍賴。至於你說修行當中想要減少障礙, 你就懺悔,這個懺悔很多。我很避免說這些超出常識的話,但是如果你能真正地反省,而且很由衷,保險你媽媽生你的時候, 「你是誰」你都能反省得出來。如果你媽媽生你的時候,「你是誰」你都能反省得出來,那你宿命就通了嘛。假如說, 我這麼講是假的,那大妄語,罪惡滔天。如果你肯下這個功夫,都是很由衷地做,你就知道「你不但可以反省你從現在到出生, 大的錯誤找得到」,而且你也知道「你媽媽生你是多麼痛苦」。那麼你過去讀小學時偷人家兩塊錢,那個人還在, 你寄給他二十塊,你去跟人家道歉說:「我過去偷你的錢,我現在心不安」;又比如說:「過去我誣賴了別人, 這個壞事是我做的,我說是他做的,那我可以當面向他磕頭,求他原諒。」 這些東西看起來是不必要、無聊,但這是求心安。你若不透過這個至誠的作為,那個障不會消。這個問題就這麼答覆。
六、開悟與打坐
問:最後一個問題,首先說明一下,我接觸佛法兩年一個多月,自覺不是放逸,此生最大的願望是開悟,曾經看了一些經書, 上了一年多的佛學課程,基本的佛理大概懂了,「言語道斷」知道了,但是沒有證道。目前的狀況: 第一,空閒的時候,沒事的時候數息; 第二,念頭出來時,我會注意它,但是一下子它又跑了; 第三,日前曾閱讀了一些禪宗的書籍, 第四,不曾打坐,但是從下個月起,我想我該開始打坐了。 我的問題:第一,我要開悟,前面說的四個步驟,是我覺得應該這樣做,不知對不對,有沒有錯誤? 第二,在日常生活中,如何與禪打成一片?比如我現在是在建設公司上班,公司裏充滿了貪、瞋、癡,找不到禪, 當然不理它,不執著它就好了,我也知道,不該想的不要去想,偏偏它又不請自來,我發現我是個念頭的傀儡, 而且我沒有定力去對付它,懇請 耕雲老師給我開導,萬分感激。
答:求開悟的這個動機,雖然是很好,因為斷惑了,就一了百了。但是這個動機對修行來講,這不是一個很好的開頭。這個話怎麼講呢?耕耘就是收穫, 不要離開耕耘去求收穫。說到「開悟」,這個悟字,有很多人給我寫信,在中部有一個朋友給我寫了一封信,他很年輕,寫了洋洋萬言, 說:「我大徹大悟,我看到宇宙是怎麼回事,人生怎麼回事」。我看了以後很害怕,因為真正的開悟,絕不是悟出了什麼真理; 他若悟了真理的話,那表示他沒悟,那是著魔。認為悟出什麼道理,而非常驕傲、非常自信,認為「放之四海而皆準,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」, 這樣是要入魔的。魔,並不是魔鬼,魔就是一種折磨,六道都有魔,就是阿修羅(阿思拉,梵音)。魔,就是拿自己的錯誤折磨自己。 你不能把它當作三頭六臂、青面獠牙,那個是想像,真正的魔就是拿自己的錯誤折磨自己。我一開始就講:「煩惱與錯誤同在」, 活在錯誤當中的人,他必定是要活在煩惱裏。有很多人給我寫了一大篇,我很害怕,因為我有一個定義,你們各位去看,那是不會改變的。 什麼是魔?魔是什麼?魔是有商標的,傲慢就是魔的標誌。不管是修行人也好,做任何一個階層的人,傲慢的人就是魔。 也就是說,傲慢是一種最頭痛的錯誤,最容易折磨自己。修道學法的人,若是一傲慢,若是自己認為「有所得」、「這個不得了」, 那就是入魔的徵兆。你若跟他交情好,應該毫不客氣地打他兩個耳光,打得越重越好,然後潑他一頭冷水,叫他清醒一下,光天化日。
說到「悟」,「悟」是怎麼回事呢?「悟」是到了山窮水盡處,到了一切事、一切理、一切眾生還沒有發源以前的那種境界。 而這種境界是理事一如的,你見到這個理,就會產生這個事。佛說法時,大地六種震動,當你看到一切、理未萌、事未生、眾生沒有萌芽以前, 那是個大圓覺海;你到了那個時候,你身心都會起變化。那是一件好事,那是一勞永逸,以後的日子就是過著「本地風光」, 雖然活在地球上,但是心卻是活在常寂光世界(寂光土)。以寂光土的心活在這個五濁世界裏,那是瀟灑自在,雖然你沒有這個我執的感受, 但是那確實是鶴立雞群的。至於說如何開悟呢?一切法(一切萬法)都不離這個心,心就是法。你若是認識了你自己真正的本心, 你就認識了本有的法。
至於說:「念頭來了知道」,那是一大進步,很多人念頭來了他不知道。我有個朋友每天在公園裏散兩個小時步,慢走兩個小時, 我問他說:「你在這兩個小時當中都在考慮些什麼問題呀?」他說:「我完全什麼都沒有想,沒有念頭」。這個人不可救,為什麼? 無明厚重;自己想什麼自己都不知道,生命力很衰竭,那這個人可救嗎?我就勸他,我說:「你打打坐吧,練練道家的大小周天, 對你的健康有幫助啊。」我為什麼不叫他練金剛禪定呢?因為他不夠那個水準,他不是那個根器。所以你能想什麼自己都知道,這是一大進步,已經跨進了一大步了, 最害怕的是自己想什麼自己都不知道。自己今天很煩惱,為什麼?不知道,說不出什麼道理,好像人人都跟他有仇,看誰都不順眼。 找道理找不到,問心理醫生,心理醫生說:「這是情緒週期性」。其實這是「黑白講」(亂講,閩南語),你若是擁有了正受,永遠沒有這個事, 永遠不會有這個事。
你說要打坐,打坐是件好事。但是打坐要得要領,不得要領你會出毛病。因為你守竅,守得不好,還會走火入魔。 所以我勸你不要打坐,不必打坐,不必打坐(重復)。佛法是「歸元無二路,方便有多門」,打坐是要追求一個獨立自主的境界, 而你若能夠行住坐臥(保持現在這種心態),那跟打坐一樣。你現在坐在這個地方的功德,超過你一個人去打坐。
至於說環境的因素,眾生勾心鬥角,充滿了罪惡、充滿了功利,那個與你無關。你只能產生兩種感受, 第一種,你對外面不認同(不著相),他好他壞你根本不知道。當初有個人,我告訴他這樣做,他說做不到,他說:「我的同事,這個人壞得很, 心態壞,人格也壞,非常討厭,我又躲不開他,我調到一個單位,不久他也調到這個單位,又跟我坐對面。」我說:「這個你不用擔心嘛!」 我說:「他好他壞與你無關,他又不跟你過一輩子,又不是你太太,用不著辦離婚手續,你管他幹什麼?」我說:「他錯誤他煩惱,他有功德他得福報, 你不用去管他就對了,你也不用去看他呀。」他說:「他經常否定我,批判我一文不值。」我說:「難道你的生命意義跟價值, 是建立在少數淺見、主觀、偏見者的批評之上嗎?」我說:「那你這樣活得沒意思呀」。他說:「對!」以後他就不在乎了。 你要有「兵來將擋」的心理,你要有一種心理防禦。而你最高的防禦就是憐憫,你說:「錯誤恆等於煩惱,這個人是走向黑暗, 這個人是走向毀滅,這個人是走向無奈,這個人是破壞自己的幸福」,你會憐憫他。 第二種,你根本不理他——絕緣,眼見如盲一一眼睛看到好像瞎子一樣沒看到,不著相; 耳聽如聾一一他講什麼你左耳進、右耳出,不是錄音機,用不著record(錄音),不要錄它就可以了。這個很簡單。
至於打坐,我勸你不要打坐。要打坐的話,因為打坐禪定不能夠離開師父,你走到哪個地方,哪個地方對、錯?師父隨時提醒你。 你一個人打坐的話,這個很有麻煩。而且要抱著一個「求健康」的心態去打坐,你不必,你已經很健康了嘛,你又不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, 不須要再提升體力了。提升心力的話,那不用打坐,隨時隨地都可以提升。你自己有念頭起來知道,自己馬上錯馬上改, 這已經上路了。我看你的境界不錯,再下去,一定是越來越好。
七、結語:鄭重的咐囑一一珍惜此刻的心態!
各位如果沒有問題的話,我照例要提醒各位:「珍惜此刻的心態!珍惜你現在的心態」,你不用求成佛,不用求悟, 你若保住你坐在這個地方現在的心態,從生到死不要讓它丟掉,你已經成佛了,你已經從現在開始每一步都在走向生命的圓滿。 如果你離開這種心態,你知道得太多,對你只有障礙,那叫廢知識。什麼叫廢知識?跟酒精一樣,廢熱量,沒有營養。 廢知識累積多了,沒有用,反而使你蒙蔽了你心的靈明。廢知識既不能抵抗煩惱,又不能幫助你就業, 就業考試又不考這些東西,丟得越乾淨越好。所以一部,《法華經》的要旨,就在於「運糞出」一一把多餘的東西(髒東西)運出去, 而不需要你充實什麼,一切具足,一樣不少。如果再增加一樣,那就是「金沙雖貴,在眼亦病」一一那金粉很貴,高溫消毒了,撒在眼睛裏, 比灰塵的效果更壞,所以學佛要保持心的靈明。各位如果是老修行的話,你就會珍惜你現在的心態。現在的心態,就是「如如不動、了了常知」, 你還要什麼?你去找妄想,你找得出來嗎?你去找煩惱,你找得到嗎?